以前分析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对应的用户属性了,这次就来说说拿到一个项目or一个产品如何来给它增加传播价值,这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很有必要。随着无线属性的增加,只靠广告不仅仅是烧钱,对于新品牌也很难产生足够的效果,在无限扩大的用户自发传播的年代,让用户来成为企业的推力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。
我们看各个弯道超车的企业从0到1的过程,都是体现了用户的力量,用户不等于客户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之一。所以单纯的产品是最难增加传播属性的,譬如香蕉、苹果这类的物品,只能从不对称性上做文章。这个不对称性指的是用户对于产品的疑问,比如我们常说的“新鲜”转换成无线比特文字就是“产地”、“运输方式”、“时间”等数值,要把这些从水果上体现出来,尤其是放到APP上就要整合很多渠道,这对于小企业来说几乎不可能。所以这类产品入手难度最低,但是传播难度最高。
传播能力的大小代表的是产品的流量入口,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“不带电的产品带上电,带电的产品上无线”,典型的物品就是361的智能童鞋,黄太吉煎饼,服务业的E袋洗,这里的传播价值就是产品的娱乐化,要助力传播就要看产品能不能覆盖年轻人并且玩到一起。这个概念是笔者一直强调的观点,这也是为什么挖掘机的产生者是重工企业,但是它可以成为蓝翔技校的传播价值,却很难成为重工企业的传播价值的原因。所以这类初创产品的受众要尽量覆盖大范围的用户,而且要尽可能的增加接触用户的机会。不要总是想着“我的衣服只是用来穿的”“我的棒球棍只是用来打球的”“我的避孕套只是用来防止意外怀孕的”,接触不到人,那只能是“你的企业只是用来着急”的了。
传销之所以能让不少无脑人士着迷,直销之所以能让不少人代理,是因为切中了想要了解人的敏感点,或者说故事讲得好。找精准需求这点,很多正规企业反而做的很差,甚至还不如那些在社区周边给老人鸡蛋忽悠老人买保健品的团伙。我们看很多涉及到情感因素的产品总是容易抓住用户,比如常见的红事白事,上面提到的老年人想要活得久,年轻人想要话语权可表现欲,这些都作为情感因素附加到了产品当中。因此花圈能卖到上百,新婚服饰卖到几千,保健品卖到上百,直播刷个火箭都好几百。没有附加的这些情感内容,这些的成本根本没什么价。恰恰就是这点,没有用户情感纳入的产品,买家只能用价格去和其他的产品做对比,自然销售之路举步维艰。所以这类产品要强调作为“人”的使用者的感官。
离互联网越远的产品,越容易被离互联网近的产品跨界杀死,这个结果越来越明显。所以从传播价值入手打造品牌效果,小米做了米家,360做了无线wifi,阿里巴巴出了大鱼卡。类似的现象会越来越多,因为在这个时代品牌力已经超越了产品力。在日本无印良品引领了这个潮流,到中国人口基数放大了之后,就会产生很多家里用小米的电饭锅,打开小米的手机,连上小米的路由器,开始看小米电视。以后谁知道会不会在穿上小米的鞋子,打开小米的衣柜,拿出一件小米的衣服呢?到时候小企业可就真的没什么活路了,或者成为无关紧要的代理商,或者销声匿迹。那么让我们从第一步开始,给自己的产品加上传播价值,开始试错吧!
评论列表
尊敬的访客,谢谢您的来访并请您留下珍贵的评论,作为我改进的发展的方向,谢谢!